公司动态

磨砺耕耘育新秀 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纪实(上)

拳台之上,少年拳手的拳头带着青涩却坚定的力量挥出,汗水滴落间折射出湖北拳击四十载耕耘的光芒。从 1980 年代恢复拳击运动时的荒芜起步,到文银杭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以 5 比 0 横扫对手斩获湖北拳击全运会首金,再到如今王敉祺摘得世青赛金牌创下历史,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正以 “传统根基 + 创新路径” 的双轮驱动,书写着新时代的育新篇。

优游ub8,优游国际ub8,优游国际平台,优游U8登录

在湖北省体育局 “61530” 行动计划的框架下,一套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悄然成型。传统体校体系与社会力量的创新融合,让湖北拳击的人才基座不断夯实。目前全省 18 所市县级少儿体校新增拳击项目,30 余所学校开展 “拳击进校园” 活动,100 余家社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常年在训青少年规模突破千人。这种 “体校 — 体职院 — 省队” 的纵向输送通道与 “校园 — 俱乐部 — 专业队” 的横向联动网络,共同构成了湖北拳击人才培养的 “毛细血管”。十堰市十三中的转型堪称体教融合的典范,这所全寄宿制学校不仅组建了专业拳击训练队,更通过与市奥体中心的深度合作,让学生在文化课与训练间找到平衡,近四年已为省级专业队输送 12 名运动员。而张湾区体育运动学校 “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” 的运营模式,更是让柔道、拳击等项目训练与普通中学教育无缝衔接,2025 年已斩获省级以上奖牌 50 余枚。

训练理念的革新与国际化视野的融入,为湖北拳击注入了科学发展的基因。早在 2013 年,湖北队就前瞻性地聘请美国教练肖恩加盟,这位曾供职于培养出霍利菲尔德等世界冠军团队的名帅,带来了 “快乐训练” 的先进理念。队员们从 “要我练” 的被动模式转向 “我要练” 的主动状态,训练热情与效果同步提升。如今,这种开放姿态进一步升级 ——2024 年五峰中外拳击训练营汇聚了俄罗斯、乌兹别克斯坦等 17 支高水平队伍,全省 160 余名教练员同步参与中俄奥运冠军团队授课,从青少年训练策略到体能精细控制,前沿知识体系直达基层。科技赋能让训练更具精准度,亚高原训练基地的建立、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的普及,让刘伟等老将焕发第二春,更让晁阔等新秀在学青会赛场实现突破。

赛事体系的完善为后备人才提供了成长的 “试金石”。从 2015 年不足百人的青少年锦标赛,到 2025 年吸引 30 支俱乐部近 300 名选手参赛的社会俱乐部运动会,湖北拳击赛事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这些赛事精心设置 U10、U12、U14 等年龄组别,即使是身高不及拳台的孩童也能获得登场机会。在监利市举办的赛事中,主办方特意安排家长与孩子共同站上领奖台,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设计,让荣誉感成为孩子们坚持训练的动力。更具战略意义的是,赛事成绩已与升学通道挂钩,部分城市将省级比赛前三名纳入中考升学优惠政策,极大调动了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拳击的积极性。正是在这样的赛事土壤中,王敉祺从学青会崭露头角到斩获世青赛冠军,晁阔从亚高原训练走向全国青年锦标赛巅峰,一批年轻选手完成了从璞玉到美玉的蜕变。

磨砺耕耘育新秀 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纪实(上)

老带新的传承机制让湖北拳击的精神火种代代相传。37 岁的老将刘伟第五次冲击全运会时,不仅自己保持着一天三练的强度,更把宝贵经验倾囊传授给后辈。在五峰训练营,全运会冠军文银杭甘愿当 18 岁左架选手晁阔的 “陪练”,手把手打磨技术细节。这种传帮带的传统在基层同样延续,许多省队退役运动员投身俱乐部执教,将专业素养转化为培育新苗的养分。速重拳击俱乐部教练郭凌蓉的感悟颇具代表性:“比赛让孩子们明白山外有山,而规范的赛事流程和荣誉感,能让他们走得更远。”

从荒芜中起步,向辉煌处前行。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的故事里,有政策设计者的远见卓识,有基层教练的默默坚守,更有少年拳手的拼搏身影。当王敉祺在世界赛场高擎国旗,当晁阔在全运舞台挥洒汗水,这些瞬间都在印证着湖北拳击 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 的发展智慧。在体育强省建设的征程上,这份耕耘与收获的故事,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。

发表评论